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资讯

化刻为写 古今相照:“问道石门——陕西汉中石门汉魏书风创作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2025-05-27来源: 艺术中国

摩崖神品,磅礴醇厚;汉魏书风,古今相照。

2025年5月24日上午,由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中共汉中市委宣传部、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汉中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汉中市博物馆、石门书法研究院承办的“问道石门——陕西汉中石门汉魏书风创作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如期而至。

本次展览分为“石门星凤,历世弥光”“楷模传承,耀质含章”两大板块。集中展示汉中市博物馆珍藏的石门十三品及稀见拓片30余件,汇集李刚田、鲍贤伦、叶培贵、张红春等55位全国书法名家的精品力作,呈现汉魏书风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展现汉中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陕西理工大学副校长、石门书法研究院院长严都岿主持开幕

开幕现场

开幕式由陕西理工大学副校长、石门书法研究院院长严都岿主持,张红春主席、王红艳常委、谯伟副书记分别致辞,参展书家代表胡裔涛发言。

陕西理工大学副书记谯伟致辞

陕西理工大学副书记谯伟表示,作为一所立足陕西、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省属高校,建校67年来秉承西北联合大学爱国重教和北京大学汉中分校艰苦奋斗的办学精神,始终以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以“石门汉魏十三品”为代表的石门书法遗存是秦蜀古道石门摩崖石刻群中的璀璨明珠,近年来,学校与汉中市共建石门书法研究院,联合开展学术活动,深入挖掘石门书法历史价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秦蜀古道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学校将发挥石门书法研究院作用,聚力书法艺术发展,赓续文脉,推动陕西地方特色书法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陕西省书协主席张红春致辞

陕西省书协主席张红春指出,石门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不朽丰碑。石门十三品以其高古浑穆、雄健开张的艺术风格,成为汉魏书风的典范,自晚清以来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石门石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此次展览通过对石门书风的深入研究与创作实践,探寻传统书法的根脉,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将推动书法普及提高,通过展览挖掘石门书风价值,引导广大书法工作者深入传统、扎根经典,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让古老的石门书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首都师大中国书法研究院副教授胡裔涛博士致辞

参展书家代表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石门书法研究院副院长胡裔涛发言,表示55位书家以笔墨重走褒斜古道,是对“碑学传统”的学术回应,将石门石刻置于秦蜀古道的文化地理学视野中,在交通史、物质文化史与艺术史的交叉维度中,重构其文化意义。作品既有对摩崖浑厚气韵的提炼,也有将方劲碑势融入行草节奏的笔墨探索,或以解构重组赋予当代形态,使石门石刻与当代文化场域产生共振,进而努力尝试完成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录,活化石门遗珍,推动当代创作。

汉中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红艳

汉中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红艳介绍,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此次展览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对“汉魏风骨”的深情致敬、对“何以中国”的深刻诠释,也是以汉中为窗口、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答卷。“汉中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聚焦研究阐释、以文传脉,聚焦传承创新、以文立标,聚焦文化赋能、以文兴业,积极融入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讲好国际范、中国风、汉中味的秦蜀古道故事,生动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骨神韵,将‘石门十三品推介全国、走向世界,打造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金名片,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汉中贡献。

嘉宾观展(摄影:杨尧)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书法与篆刻系主任张爱国主持研讨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后,随即举行“问道石门——陕西汉中石门汉魏书风学术研讨”。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书法与篆刻系主任张爱国主持研讨,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石门石刻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传承”展开深度对话,探讨如何以笔墨激活文物生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活力。

展厅现场

陕西汉中石门石刻以百余方摩崖书迹串联起东汉至明清的文明记忆。作为秦蜀古道的文化地标,这里不仅是古代交通的要冲,更是东方美学精神的凝结体。而其中的“龙门十三品不仅是珍贵的书法艺术宝库,更提供了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在成为美学经典参照的同时,也颇具珍贵的史料价值。

东汉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拓片

这件《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刻石又称《大开通》,记录了汉明帝永平六年汉中太守鄐君受诏承修褒斜道之事,因此时人镌刻于褒谷石门南口山崖间,成为了今日研究汉代交通史的珍贵资料。其书法风格古拙,笔画平直中又有变化,极具早期隶书特色。故杨守敬言之为“神品”曰:“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模拟”。

(传)汉《衮雪》摩崖拓片

此摩崖原在石门隧道以南褒河激流中,传曹操到此见褒河水浪花飞溅,如飞雪翻滚,故大书“衮雪”二字抒怀。其笔触圆浑流畅,柔和有力。后人有诗赞曰:“滚滚飞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并作笔花舞,魏武精神万倾波。”

南宋《山河堰落成记》摩崖拓片

《山河堰落成记》通篇擘窠大字,波势纵横,字形方扁而均匀华丽,蚕头燕尾,气势磅礴,在石门十三品中尤为瞩目。其雄厚生动的笔法写尽汉人遗意。

嘉宾观展(摄影:杨尧)

展厅现场(摄影:杨尧)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楷模传承,耀质含章板块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问道石门,探讨的是书法之道、艺术之道,更是文化之道、传承之道。来自全国的55位书法名家以“龙门十三品”为范本,创作了一批思想深邃、艺术精湛的作品,让传统碑学被赋予时代新生。他们将石门石刻的气息转化为当代创作的力量,在活化石门遗珍的同时,承续中华文脉的书写。

部分嘉宾合影 (摄影:杨尧)

 展厅现场(摄影:杨尧)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展厅现场(摄影:付朗)

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有对摩崖浑厚气韵的提炼,也有将方劲碑势融入行草节奏的笔墨探索,或以解构重组赋予当代形态,使石门石刻与当代文化场域产生共振,进而活化石门遗珍。通过“文物活化+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的多元联动,汉中正着力打造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让石门书风从博物馆走向大众,从历史走进现实,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汉中新篇章贡献文化力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日,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一层3、7号展厅展出。


责任编辑:王洁
------分隔线----------------------------